今年6月底我國碳市場將正式啟動,如何提高我國碳市場交易的有效性?
賀克斌:在
市場里,資源是有限資源的。實際上僅有碳達峰不是閉合體系,是一個開放體系,如果沒有后面的
碳中和,這個碳達峰的峰值多高,以及在峰頂上多長時間,都沒有時間和量的約束。
在《巴黎協(xié)定》簽署之前,歐盟在1980—1985年就已經達峰了,但一直停留在峰值即所謂的平臺期上,現(xiàn)在要為2050年實現(xiàn)碳中和開始下降,所以他從碳達峰到碳中和有71年的時間。而我國2030年實現(xiàn)碳達峰,2060年要實現(xiàn)碳中和,這期間只有30年。
一旦有碳中和的目標,原來峰值高的國家,下來的就陡,所以未來的降碳路徑就有了相對閉合的約束。這個閉合的約束對于
碳交易市場就形成了基本條件,資源有限才能形成強有力的價格約束,從市場的角度看,碳中和強有力地推動了
碳市場的設計。
全國碳市場的形成是發(fā)揮市場機制的有效舉措,能大幅推動降碳技術的應用。這些技術在不同時間空間范圍里,誰先用后用、多用少用在市場上還有一個調節(jié)機制功能。因此,用碳市場驅動,能最大限度地用好財力資源,用最少的投入資金獲得最好的
減排效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