英國《星期日泰晤士報》網站5月17日報道,2014年發(fā)射的軌道碳觀測衛(wèi)星(OCO)的一個原型OCO2獲得了極大成功,科學家得以測量各個城市的排放情況?,F(xiàn)在,NASA已經證實計劃推出一個比OCO2還要強大得多的OCO3。它將從世界上所有國家的上方飛過,以測量二氧化碳和甲烷的排放水平。而歐洲航天局正在考慮一種更加先進的名為“碳觀測衛(wèi)星(CarbonSat)”的衛(wèi)星。
位于加利福尼亞州的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的OCO科學小組負責人戴維·克里斯普說:“基于太空的二氧化碳測量辦法是監(jiān)督全球溫室氣體協(xié)議領域的一個大有前途的新工具。我們可以把這個裝置指向英國,并且得到一幅詳細的圖景。我們甚至可以看到一縷一縷的二氧化碳從倫敦升起,并計算倫敦的真實排放情況?!?/div>
克里斯普的小組在過去一年里收集了來自OCO2衛(wèi)星的數據,并計劃于2015年秋天、也就是聯(lián)合國氣候大會在巴黎舉行前不久公布。在該大會上,決策者將設法擬定一份旨在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全球協(xié)議。
目前,各國根據燃燒的化石燃料的數量計算排放量。這種計算方法對許多發(fā)展中國家而言太過復雜,發(fā)達國家則受到瞞報數字的誘惑。因此,大多數國家的排放數字都只是估計值。
上周,中國聲稱在一年內讓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減少了5%。這對于一個飛速發(fā)展的國家來說是一項不尋?!瑫r也不太可能—的成績。
克里斯普說,將在2018年發(fā)射并固定在國際空間站的新裝置可以核實上述說法,并解決關鍵的科學
問題。或許最重要的問題是“二氧化碳消失之謎”。
每年地球上的人口會向大氣中排放大約400億噸二氧化碳,但只有約一半二氧化碳會留在大氣中,其余顯然被海洋、森林和土壤吸收。這使全球避免以相當于目前兩倍的速度升溫。
克里斯普說:“通過測量,我們不僅可以知道排放來自哪里、去了哪里,以及它們將如何令我們的星球升溫?!?/div>
OCO2衛(wèi)星工作示意圖(美國太空新聞網)